最近在短视频里刷到一个画面,真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一家奶茶店,赶上外卖平台血拼价格,订单像雪花一样涌来。店里就一位小哥,望着快把他淹没的订单,扛不住了,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,手也没停,还在做奶茶。旁边送外卖的小哥看愣了,赶紧劝:“哥们,慢点,别着急。” 这事儿一上网,立刻炸了,各种说法都有。可我觉得,除了老板的锅,这小哥“一肩挑”的性子也脱不了干系。为啥这么说?咱们细聊。
咱们文化里,好像从小就教导要做个让人放心的好员工,啥事都得“负责到底”。坏就坏在这“到底”上,往往用力过猛,变成自己给自己挖坑。就像那位奶茶小哥,他当然想把活儿做好,不耽误人家骑手,想靠自己把所有单子都搞定。结果呢?把自己逼到崩溃。这种“一肩挑”,说白了,就是心太软,总怕给别人添麻烦,好像什么事都得自己扛着。
想起我早年,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那时在一家厂子做技术,成天连轴转,生怕哪道工序出岔子。结果呢?活没少干,身体先垮了。后来才明白,有些担子,真不该自己揽。你以为扛的是责任,实际扛的是别人的偷懒和不作为。
亦舒有句话说得透彻:“尽心尽力,量力而为,若事不可为,便当放下。” 这话简直是职场的生存法则。太想把所有事都做好,说到底,就是把自己当成不知疲倦的机器,忘了自己也是人,需要喘口气,歇歇脚。
这种“啥都想管”的习性,不仅在职场里常见,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。许多父母,特别是妈妈,总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,恨不得替孩子把路都铺平。结果怎样?孩子反倒变得依赖,缺乏独立性。
我有个朋友,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,天天陪着写作业到深夜。孩子稍微有点松懈,她就急得火冒三丈。最后呢?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,母子关系也降到了冰点。后来她总算醒悟,开始放手,让孩子自己管功课上的事。结果,孩子逐渐变得更主动,也更有想法了。
说到底,教育也是一样,属于父母的责任,我们不能推脱。可超出这个范围,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,去体验。过度包办,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,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。
那么,怎样才能走出“啥都想抓”的怪圈呢?先要放下对他人评价的在意。别人的话,听听就罢了,别往心里去。重要的是,你如何评价自己。其次,要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态。世上哪有完美的事?尽力而为就好,别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。还有,也是非常关键的,要学会说“不”。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,勇敢地拒绝。
请记住,负责不是自我牺牲,而是尽力而为。只有先把自己安顿好,才有精力帮助他人。别忘了,你最该负责的,是你自己的人生。
有句话说得好,心中有阳光,处处皆美好。别让“啥都想管”这堵墙,挡住了你眼前的明媚。当你学会卸下那些不属于你的重负,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轻松自在。而那些真正属于你的责任,你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来。这才是真正的负责,也是对自身最好的成全。
所以,下次再碰到类似情景,不妨对自己说一句:“这事儿,不赖我!” 也许你会发现,天并没有塌下来,反而变得更清晰,更简单了。
专业股票配资,加杠杆软件,中华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