腺样体肥大(AH)是指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,并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,其主要症状包括:寐时打鼾、张口呼吸、鼻塞,严重者可见睡眠时憋气、呼吸暂停,长期缺氧导致患儿精神不佳、学习困难、生长发育缓慢,出现“腺样体面容”。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(OSAHS) 最常见的病因之一。
图片
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后鼻孔和咽鼓管,鼻腔分泌物下流刺激咽、喉和下呼吸道,故主要表现为寐时鼾声过大、张口呼吸、鼻塞,并可有耳闷耳鸣、闭塞性鼻音、流涕、咽部不适、清嗓、反复咳嗽等各种耳鼻咽喉或下呼吸道症状。腺样体肥大可引起缺氧、营养发育障碍和反射性神经症状,表现为患儿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学习困难、多动抽动、焦虑抑郁、睡眠多梦易醒、生长发育缓慢等。常合并慢性鼻-鼻窦炎、分泌性中耳炎,也可合并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、上颌骨发育畸形、扁桃体肥大等疾病。
辨证论治
腺样体肥大病机复杂,多为本虚标实之证,本虚在于肺脾肾三脏不足,标实包括外邪、热毒、痰凝、血瘀等。本病病程迁延,治疗上应遵循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的原则。急性加重期,寐时打鼾、憋气、鼻塞等症状显著时,以消除腺样体肿大为主,治法以消肿、活血、化痰为主。迁延期症状好转,以补益肺脾肾为主。
1.风热郁结证
寐时鼾声重,张口呼吸,鼻塞,咳嗽偶作,或伴发热,扁桃体红肿,咽喉不利,胃纳不佳,大便正常或不畅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数,指纹浮紫。
治法:疏风清热,通窍散结。
主方:银翘散(《温病条辨》)加减。
常用药:金银花、连翘、淡竹叶、荆芥、牛蒡子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、芦根、淡豆豉、黄芩。
加减:咳嗽较著,加杏仁、百部、款冬花;兼发热,加青蒿、柴胡等;兼咽痛,加木蝴蝶、金果榄;鼻塞较重,加苍耳子、辛夷、白芷;咳嗽有痰,加浙贝母、化橘红、竹茹、紫菀、枇杷叶、鱼腥草;食欲不振,加山楂、神曲;伴食积,加鸡内金、麦芽。
2.痰瘀互结证
寐时鼾声时作,张口呼吸,鼻塞日久,持续不减,咳嗽咯痰,痰涕黏稠,少量白黏痰,听力下降;腺样体肥大,表面凹凸不平,呈明显分叶状,色红或暗红,表
面可附有分泌物;舌红或紫暗,苔腻,脉滑或涩,指纹沉滞。
治法:化痰祛瘀,通窍散结。
主方: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 合导痰汤(《校注妇人良方》)加减。
常用药物: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、赤芍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实、陈皮、天南星、玄参、牡蛎、浙贝母、甘草。
加减:兼咽部不适、疼痛,加蝉蜕、射干;兼头痛,加白芷、桑叶。兼气虚,见反复外感、面色少华、倦怠乏力者,治以补气健脾,活血散结,选方桃红四物汤加黄芪、太子参、白术。
3.脾虚痰阻证
寐时鼾声时作,张口呼吸,鼻塞日久,持续不减,鼻痒流清涕,神疲乏力,面色少华,食少纳呆,大便不调;舌质淡,苔白腻,脉滑,指纹淡滞。治法:运脾化痰,通窍散结。
主方:运脾化痰通窍方(姜之炎教授经验方)加减。
常用药物:苍术、薏苡仁、辛夷、黄芩、石菖蒲、夏枯草、浙贝母、牡蛎、甘草。
加减:兼头晕,加升麻、葛根;兼鼻痒流涕,加苍耳子、白芷;兼喉中有痰,加桔梗、射干;腹胀纳差,加厚朴、白术、山楂。
4.肺脾气虚证
寐时打鼾,张口呼吸,交替性、间断性鼻塞,涕清稀或黏白,或有咳嗽,无痰或少量白痰,多汗,倦怠,气短懒言,声音低怯,平素易感,纳少腹胀,大便溏
泄;腺样体肿大,色淡,多伴有鼻黏膜苍白;舌淡胖有齿痕,苔薄白,脉缓弱,指纹淡。治法:补益脾肺,通窍散结。
主方:补中益气汤(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合二陈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加减。
常用药:黄芪、党参、柴胡、升麻、白术、当归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玄参、牡蛎、浙贝母、甘草。
加减:腺样体肥大不消,加僵蚕、夏枯草;鼻塞重、涕色白,加苍耳子、辛夷;纳少腹胀,加麦芽、谷芽。
5.肺肾阴虚证
寐时打鼾,张口呼吸,夜卧不宁,交替性、间断性鼻塞,涕黄白,量不多,咳嗽,少量黄黏痰,口咽干燥,咽喉不适,偶有咽痛,耳鸣,形体消瘦,体弱多病,学
习能力差;腺样体肿大,色红或暗红,舌红少苔,脉沉细弱或细数,指纹淡。治法:养阴清热,通窍散结。
主方:六味地黄丸(《小儿药证直决》)合百合固金汤(《慎斋遗书》)加减。
常用药: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、百合、生地黄、白芍、桔梗、玄参、浙贝母、当归、麦冬、甘草。
加减:鼻塞重,加苍耳子、辛夷;遗尿,加金樱子、覆盆子;头痛健忘,加益智仁、女贞子、枸杞子;夜卧不宁,易惊醒,加龙骨、牡蛎。
摘自:袁斌,姜之炎,马华安,等.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[J].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2024,40(02):76-81.
DOI:10.14148/j.issn.1672-0482.2024.0184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股票配资,加杠杆软件,中华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